夏目漱石晚期三部曲之一。 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。 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。 青年学生"我"偶然认识了厌世的先生,成为忘年之交。 先生自杀前,写给"我"一封信,解释他自杀的原因:年轻时用不光明的手段赢了朋友兼情敌K,导致了K的自杀。 从此对人类之善产生怀疑,无法摆脱负罪感。刻画了一个在伦理道德中挣扎的知识分子形象。
上 先生和我 我常常将那个人称之为“先生”,因而在此也只写“先生”而不公开他的真名。与其说这是对于社会的顾虑,毋宁说这么做,对我而言是极其自然的。只要我想起他的事,立刻就想以“先生”相称。我执笔时的心情也相同,实在不愿使用那种令人倍感疏远的英语大写字母。 与先生相识是在镰仓,那时我还是个年轻的学子。有个朋友利用暑…… 中 双亲和我 回到家,没料到父亲的精神状态与上次见到他时并无多大的变化。“哟,你回来啦!是嘛,就你这小子还能毕业,实在太好了。你稍等,我去洗把脸来。” 当时,父亲正在院子里干着什么,头戴一顶陈旧的麦秸草帽,为了遮挡阳光,扎在草帽后面的脏兮兮的手帕在随风飘动。他绕到有水井的屋后去了。 我觉得,一个普通人从学校毕业是…… 下 先生和遗书 “……今年夏天,我收到过你两三封信,记得在第二封信里你托我帮助在东京找到好的职位。我看后也想要帮帮你,至少得给你回信,否则对不起你。不过,我要向你坦白,我几乎没有对你所托之事尽过努力。如你所知,与其说我交际不广,不如说我只是孤独一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来得合适。我完全没有敢于作这等努力的余力。然而,问题还……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