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,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。 本书则通过文物,从烧制陶瓷、冶炼金属、酿酒等人类的实践活动入手,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:青花瓷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钴的含量,造纸术的改进是因为采取了碱液蒸煮制浆…… 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,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,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,让文物在化学中活起来。
第一章 硅酸盐化学 陶瓷、普通玻璃是人们最熟悉的传统硅酸盐材料,它们一般以天然的硅酸盐矿物(黏土、石英、长石等)为主要原料,经高温窑烧制而成。因为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硅酸盐,学术界习称它们为硅酸盐材料。当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就是在硅酸盐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,因为陶瓷的历史最悠久,而且应用广泛,故国际上常沿用广义的陶…… 第二章 金属化学 到1987年为止,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09种(此后数十年里,科学家又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寿命极短的10种新元素),它们组合成数以万计的单质、化合物,进而构成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。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,那些有1个或2、3个外层价电子的元素,通常被视为金属元素。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形成的材料,统称为金属材料…… 第三章 酿造化学 自古以来,在饮食、医药及炼丹的活动中,人们接触到大量的有机物质,包括许多高分子物质,因为它们大都是直接采自植物和动物机体。尽管人们很早就掌握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加工、改性手段,然而直到19世纪以前,人们对有机物质的了解仍极为肤浅,对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反应几乎是蒙昧无知的。 酿造是人类对部分有机物质进…… 第四章 日用化学 人们的吃穿住行用及卫生等生活领域都与化学或化学生产密切相关。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和化学工业。前面已讲述的陶瓷化学、金属化学、酿造化学都已从相应的角度展现了这种关系。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,与化学、化学工业有关的部门行业远不止这些。日用化学涉及面很广,本章只补充一些大家所熟悉的,并有大量文物说明的日用品的历…… 第五章 药物化学 药物按其原料来源和生产工艺,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:①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药物;②从动物器官中提取出来的药物;③化学合成药物;④生物合成药物。这四类药物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,大多与化学工艺有关。 当今,人们习称的西药主要以化学合成药物(例如磺胺药)和生物合成药物(例如抗生素、维生素)为主,人们习称的中…… 后记 考古学、文物的研究一般归属于历史学的范畴,历史学则是人文科学中的主要学科。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对文物的研究比较侧重其出土、保藏或修复、断代及其所具有的文史价值和意义。而对文物本身所包含的科学技术背景,即它们具有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价值和意义,相对来说就重视不够。这也和过去讲历史一样,主要讲阶级斗争…… 出版后记 《文物中的化学》是我国化学领域科学史家周嘉华所写的科普读物。本书曾于1999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,原名《文物与化学》。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。但一般与文物相关的书籍,多从历史、艺术等方面来进行介绍。本书则独辟蹊径,将考古学与科学史相结合,从化学角度来进行……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