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是关于南京城历史、文化的作品集。作者通过自己收藏的有关南京的老广告,来还原过往南京的风俗风情,讲述与南京相关的人物故事;以一张张旧年的招贴画、广告纸为引子,揭开南京城过往的面影。本书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切入,触发联想,涉及南京历史、文化的诸多方面,比如文化名人、特色美食、流行妆容、衣着时尚、体育运动、商号洋行等等,呈现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细节。书中有精美彩色老广告画三十余幅,除本身的史料价值外,还可以使读者直观地触摸到历史的细节,对南京城建立起一个整体性的印象。
本书是关于南京城历史、文化的作品集。作者通过自己收藏的有关南京的老广告,来还原过往南京的风俗风情,讲述与南京相关的人物故事;以一张张旧年的招贴画、广告纸为引子,揭开南京城过往的面影。本书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切入,触发联想,涉及南京历史、文化的诸多方面,比如文化名人、特色美食、流行妆容、衣着时尚、体育运动、商号洋行等等,呈现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细节。书中有精美彩色老广告画三十余幅,除本身的史料价值外,还可以使读者直观地触摸到历史的细节,对南京城建立起一个整体性的印象。
救过往之实 为历史存真 上月由国庆兄传来《纸上金陵》书稿,同时嘱我写序,说:“我给你支稿费。”国庆兄是我老友,他的老广告收藏与研究在业界很有影响,我猜他有关南京的藏品应能写成一部书,故在策划“微南京”丛书之初就想到了他。“微南京”丛书,当然主要是南京人写南京,但我又觉得只要言之有物,作者是不是南京人……
回溯历史,有时像在观看一部“穿越剧”。话说战国初年,公元前473年越国打败吴国。次年(前472),越王勾践委派范蠡(前536—前448)在南京秦淮河入江口南岸,也就是现今长干桥西南一带的高地间修筑城池,由此掀开了南京史的重要篇章。越城,南京主城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座城池。 范蠡辅佐越王二十余……
明太祖朱元璋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。元至正十三年(1353),朱元璋攻下定远城后,采纳谋士建议,以金陵作为根据地,1356年攻下南京,改称应天府,此后又经12年奋战,他终于打垮长江中下游的割据势力,于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次年,明太祖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议都城选址事宜,其中包括长安、……
一日,我在某故纸拍卖交易平台闲看,见大多数藏品自己都有收藏,所以也就有心无心地权当休息了。咦,手机屏幕上忽闪出一侠士,他背着宝剑,骑在赤兔马上,正威风凛凛地向西奔行……放大细看,此人乃江南大侠甘凤池,民国时期某纺织品印染厂商以其形象入画,将产品命名为甘凤池牌。这天晚上说来怪怪的,咋不见有人“托价”呢……
笔者收藏有一张民国时期的纺织品商标画,上面画着“五色旗”图样,它的出现与近代南京及辛亥革命息息相关。 五色旗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、北洋政府使用的国旗。长方形的旗子上,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按顺序横条排列。关于其寓意,学界与民间素来莫衷一是,有说表示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五个民族和谐共生;有说是由清代海军……
得见一张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推广新刊物《少年周报》创刊号的广告纸,感觉颇有眼缘,几经查考获知,封面图画与南京有关。 说起来,《少年周报》创刊于1937年4月1日,据广告获知,《少年周报》以“灌输少年时代知识,培养少年良好德性,陶冶少年活泼情感,训练少年实用技能”为办刊宗旨,力图“用简练的文句附精美的插图……
若说北京的糕点铺面,不得不提几百年的老字号大顺斋。它可是明朝崇祯年间创下的买卖,一直经营至今。 崇祯十年(1637)的时候,南京的一名回族人刘大顺拉扯着妻儿老小北上,落脚北京通州谋生。起初,他只是靠着原来的手艺做些糖火烧,在街头巷尾吆喝着卖。刘大顺生性实在,他的火烧个大味好,不多时日就有了回头客,小……
老字号稻香村食品始于江南,遍布长江中下游地区街市。《清稗类钞》中记载:“稻香村所鬻,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,盛于苏。”稻香村又是南味食品驻庄北方一派的代表,信誉久著。 关于“稻香村”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有人说源于诗词,如“一畦春韭绿,十里稻花香”,以及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……
六朝古都,十朝都会,南京女子妆饰美容美发习俗大可一观。早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时,刘裕之女寿阳公主就首创了用梅花黄蕊调和,然后涂抹描画在额间的美容方法,后传至民间,年轻女子纷纷效仿,俗称为“梅花妆”或“寿阳妆”。这种以“花黄”描画额间的妆容很流行,乃至成为掌故,南京民间俗称未婚女子为“黄花闺女”。到了唐宋……
从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女主角玉墨的造型,老上海影星胡蝶、阮玲玉、袁美云等人的旧照,月份牌上活色生香的洋装美女图中可知,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,波浪卷发曾流行于南京、上海等发达城市。波浪卷再配上色彩明艳的奢华旗袍,她们怎不楚楚动人呢。 是好莱坞电影向东袭来的热浪吹乱了女人的发型,撩动起女人的时尚……
美眉,如今用来称呼漂亮时尚的年轻女子,实在好听。自古以来,精心修饰的眉毛就是女子时尚的重要元素,特别是在服制森严的千百年里,眉目传情之美无疑是珍贵的。古人将眉毛称为“七情之虹”,因为眉不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态,更能让脸部具有立体感。 民国时期南京女子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来自“洋派”或“海派”的影响,化妆……
笔者曾见一张老发票,是1946年由南京燮康百货商店开出的。燮康百货商店位于老南京中华路三山街口,其发票上突出标明“广生行双妹化妆品南京总经理”字样。民国时期,广生行的双妹牌化妆品在金陵女界炙手可热,可谓无人不知,无人不爱。 香水、花露水是女人的挚友,说到这个,或许很多朋友脑海里会冒出一段段光景——老……
旗袍很美、很中国,本源于满族服饰的它,自20世纪30年代改良以来,将女性的曲线提升到艺术和唯美的高度,甚至将中国人审美的观点温柔地改变了。 一千多年来的封建礼教曾禁锢了女人的个性,古代女装的直线裁制法封杀了她们的曲线。进入20世纪20年代,旗袍初兴。“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,具有清教徒的风格。”张爱……
1927年12月1日,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第一夫人”。自此,她跟随蒋介石在不同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,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。宋美龄钟爱旗袍,无论是在家中,还是外出,常以旗袍示人。1949年8月16日美国艺术家协会宣布,宋美龄入选“全世界十大美人”且名列榜首。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……
1928年,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与许淑珍成婚。刘纪文曾是宋美龄少女时代理想中的白马王子。据2012年10月22日《中国档案报》刊载的《南京中山门内故事多》一文表述,当时的《上海漫画》杂志上刊有刘纪文与许淑珍的照片,新夫人穿的是最新款的旗袍,外罩裘皮大衣,时尚而新潮。 虽比不过三北地区,南京的冬天也是……
您知道么,“全国运动会”一词始于南京。先说“运动会”这词,1885年左右产生于日本,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,但日语中并没有出现“全国运动会”这个词。 据《江苏省志·体育志》介绍:“1910年10月18至22日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会场举行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,辛亥革命后追认这次运动会为中国第一届全……
早在清朝末年,自行车就已经传入上海,并逐渐在沿海城市流行开来。只是当时的自行车价格昂贵,堪比如今的高档轿车,一般民众难以承受。早在同治七年(1868)岁尾,上海就出现了几辆由欧洲运来的自行车。北京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世纪70年代由外国使节送给光绪皇帝的,然而慈禧太后不喜欢,且称“一朝之主当稳定,岂能……
“巍巍的钟山,巍巍的钟山,龙蹯虎踞石头城,龙蹯虎踞石头城。啊,画梁上呢喃的乳燕,柳荫中穿梭的流莺,一片烟漫,无边风景,装点出江南新春……啊,莫想那秦淮烟柳,不管那六朝的金粉,大家努力向前程。看草色青青,听江涛声声,起来,共燃起大地的光明。”这是20世纪40年代南京城百姓都会哼唱的一首歌,名叫《钟山春……
在中国近代史上,特别是商贸发展进程中,在华德商礼和洋行曾驰名南北,备受瞩目。 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,清政府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,即《南京条约》,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为通商口岸。此后,德意志的邦国普鲁士王国、萨克森王国在广州设立了领事馆,首任领事为巴甲威(又……
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南京(以下关为核心区)开埠通商后,西方各国的洋行、公司纷至沓来,主要有德商美最时洋行、京宝公司,英商太古洋行、怡和洋行、和记洋行,日商邮船会社等。外商纷纷在下关建楼房,设货栈,新街市很快形成,俗称“商埠街”。与此同时,商人又在南京大马路沿街造屋开买卖,各种商行、酒肆、茶楼、……
南京白敬宇制药厂(原南京第二制药厂)是中华老字号企业,其前身白敬宇眼药厂,是中国早期知名的制药企业之一。笔者收藏有一张民国时期“瓜子眼药”的广告传单,故纸上的诸多信息值得回味。 老年间的瓜子眼药很知名,因药粒像瓜子,故得名。白敬宇品牌瓜子眼药虽原产于河北定州,但后来与天津、南京等地多有交集,这张故纸……
胡伯翔,老上海画坛、特别是商业美术月份牌广告画领域的一代名流。他是南京人。民国初年,18岁上下随父从南京到上海,以独到的中国画造诣时常参加一些著名的画会活动和书画展览,名扬沪市。当时烟草业巨头英美烟公司很注重广告宣传,当然看重如此高手,曾以月薪500银洋的“天价”请胡伯翔入主公司广告部。与此同时,英……
早些年,在旧书网上见到一张老商标画,其品牌名叫“入城印”,粗粗品鉴后,看重图中的抗战内容,不能错过。故纸入手,见尺幅虽不大,但品相毫无瑕疵,也算喜获。小画上还标有“学生服”三字,据此推测,它大致是民国时期学生服装或相关布料的品牌商标。 除上述几字外,故纸上再无一字,厂商名一无所知。接着看画面:一列日……
新中国成立初期南京有童谣唱道:“一进堂屋亮堂堂,房里摆的大花床,姑娘穿的花衣裳,小伙子穿的‘列宁装’。”那时候,我国与苏联十分友好,与此同时,一场轰轰烈烈的“向苏联老大哥学习”的风潮席卷大江南北。南京人的衣着打扮当然要紧跟潮流,苏式服装成为革命的象征,列宁装一度成为最流行的款式。 列宁装,因列宁在十……
南京是中国无线电工业的重镇。笔者收藏有几册国营南京无线电厂的老收音机说明书,1957年该厂生产出红星牌505-1型五灯中短波收音机,它性能优良,“能收听国内外调幅广播电台之各项播音节目……能借拾音器播送唱片音乐”。 说到这里,说到“灯”,我们还要从广播与收音机的故事谈起,从那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“灯”……
知道南京,还是在五六岁的时候,那时天津街头巷尾常能听到一句俗话:“从南京到北京,买的不如卖的精。”它是说生意人精明,是说民情。北京自不待言,那南京城呢?也定会街市熙攘买卖兴隆啊,我稚嫩的脑壳里认准那是一片繁华地。及至上学后,“六朝古都”“十朝都城”的字眼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范……
扫二维码下载客户端
精彩评论